鄭國渠
詞語 | 鄭國渠 |
---|---|
拼音 | zhèng guó qú |
字數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中國古代引涇河水灌溉的著名水利工程。位于陜西關中平原。始建于秦王政(即秦始皇)即位當年(前246),歷十余年而成。因由水利專家鄭國主持,故名。西引涇水,東通洛水,長約150千米。可灌田約19萬公頃。現在的涇惠渠就是在此基礎上改造完善起來的。解釋:
(一)、古代 關中平原 的人工灌溉渠。
秦王 政 十年(公元前237年),采納 韓國 水工 鄭國 的建議開鑿。歷時十余年始成。渠長三百多里,灌田四萬余頃, 關中 成為沃野。 漢 魏 時為 涇水 流域主要灌溉系統。《史記·河渠書》:“而 韓 聞 秦 之好興事,欲罷之,毋令東伐,乃使水工 鄭國 閒説 秦 ,令鑿 涇水 自 中山 西邸 瓠口 為渠,并 北山 東注 洛 三百餘里,欲以溉田……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鐘。於是 關中 為沃野,無兇年, 秦 以富彊,卒并諸侯,因命曰 鄭國渠 。”《初學記》卷六引作“鄭渠”。
釋義:
古代關中平原上的人工灌溉渠。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采納韓國水利家鄭國的建議,開鑿引涇水入洛河的灌溉渠。渠長150多千米,灌田280萬畝,關中成為沃野。漢、魏時期仍發揮作用,唐代后逐漸堙廢。
相關詞語:
愛國如家安邦定國安邦治國安國寧家安國富民保國安民閉關鎖國病民蠱國敗國喪家敗國亡家邦國殄瘁保家衛國病國殃民病民害國赤心報國朝章國典朝章國故定國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