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家
詞語 | 公家 |
---|---|
拼音 | gōng jia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指國家、機關、企業(yè)、團體(區(qū)別于“私人”):不能把公家的東西據(jù)為己有。解釋:
(一)、猶公室。指諸侯王國。
《左傳·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淮南子·人間訓》:“ 田子方 見老馬於道,喟然有志焉,以問其御曰:‘此何馬也?’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老罷而不為用,出而鬻之。’”
(二)、指朝廷、國家或官府。
《漢書·食貨志下》:“﹝商賈﹞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三國志·魏志·毛玠傳》:“公家無經(jīng)歲之儲,百姓無安固之志,難以持久。” 宋 范仲淹 《上資政晏侍郎書》:“某嘗辱不次之舉,矧公家之事,何敢欺默。”《水滸傳》第一○八回:“ 蕭嘉穗 道:‘…… 蕭某 見若干有抱負的英雄,不計生死,赴公家之難者,倘舉事一有不當,那些全軀保妻子的,隨而媒孽其短,身家性命,都在權奸掌握之中。’”
(三)、指公卿之家。
《后漢書·樊宏傳》:“ 重 性溫厚,在法度,三世共財,子孫朝夕禮敬,常若公家。”
(四)、與私人相區(qū)別,今指國家、機關、團體等。
沙汀 《磁力》:“ 小數(shù)點 繼續(xù)道:‘公家既然不管我們,校長連學校大門都不進,我們也只有自力更生了!’” 謝覺哉 《是你指示了我》:“副業(yè)產(chǎn)品,賣給公家,不受私商的高價誘騙。”
釋義:
與私人相區(qū)別,今指國家、機關、團體或代表公共利益的組織等。
造句:
1、外公家門口有一棵刺桐樹,靜靜的佇立在半山坡上,火紅的刺桐花,像極了一抹火紅的胭脂。一切走過的足跡,透過他的深沉的目光沉積,直到記憶模糊。
2、當我從太公家出來回家時,月亮仍然那么寧靜,唯一不同是,它不再走在我們了,當我回頭時,它飄飄悠悠走向遠方,好像說:“再見了,明年再見!”。
相關詞語:
三家村挨家挨戶愛國如家安國寧家安家立業(yè)安家落戶阿家阿翁安家樂業(yè)罷黜百家白手起家白衣公卿百家爭鳴半路出家報冰公事秉公辦理秉公無私白手成家白手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