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臊
詞語 | 腥臊 |
---|---|
拼音 | xīng sāo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氣味)又腥又臊。解釋:
(一)、腥臭;腥臭的氣味。
《荀子·榮辱》:“鼻辨芬芳腥臊,骨體膚理辨寒暑疾養。” 唐 李商隱 《楚宮》詩:“空歸腐敗猶難復,更困腥臊豈易招。” 宋 文天祥 《賈家莊》詩:“行邊無鳥雀,臥處有腥臊。” 聞一多 《紅燭·孤雁》:“光明底追逐者啊!不信那腥臊的屠場,黑暗的煙灶。”
(二)、泛指水產動物。
《太平廣記》卷三○九引 唐 李玫 《纂異記·蔣琛》:“是知溺名溺利者,不免為水府之腥臊。”
(三)、借喻丑惡的事物。
《國語·周語上》:“國之將亡,其君貪冒辟邪,淫佚荒怠,麤穢暴虐,其政腥臊,馨香不登。” 韋昭 注:“腥臊,臭惡也。”
(四)、借指寇盜、叛軍等。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賊寇二十韻》:“誰云遺毒螫,已是沃腥臊。” 仇兆鰲 注:“毒螫、腥臊,指賊黨。” 清 朱琦 《感事》詩:“焚掠為一空,腥臊未湔洗。”
釋義:
腥臊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指腥臭的氣味,借喻丑惡的事物。
造句:
1、地上的熱氣跟涼風攙和起來,夾雜著腥臊的干土,似涼又熱。
2、雨陌在pa內聞到了一股腥臊的味道。
相關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