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和
詞語 | 諧和 |
---|---|
拼音 | xié hé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和諧:韻律諧和。關(guān)系諧和。解釋:
(一)、亦作“ 諧龢 ”。調(diào)和;協(xié)調(diào)。
《周禮·地官·調(diào)人》:“調(diào)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 晉 郭璞 《蜜蜂賦》:“百藥須之以諧龢, 扁鵲 得之而術(shù)良。” 唐 崔致遠 《謝加太尉表》:“臣伏以大司馬之威權(quán),百官所仰,上將軍之法令,十道皆遵,豈唯整戢五兵,實在諧和七政。” 丁玲 《阿毛姑娘》第二章一:“只是那樣慢慢的,含著微笑的一步一步,兩種皮鞋諧和著響聲往山上踱。”
(二)、和諧;和順。
南朝 宋 謝惠連 《西陵遇風獻康樂》詩:“蕭條洲渚際,氣色少諧和。”《舊唐書·方伎傳·裴知古》:“金石諧和,當有吉慶之事。” 明 錢琦 《錢公良測語·治本》:“國之將興也,百官有司貌若違異,而心則同於盡職;國之將亡也,百官有司貌若諧和,而心則各為競進。” 柳青 《創(chuàng)業(yè)史》第一部第二九章:“大伙都思量 素芳 和 拴拴 不是諧和的夫妻。”
(三)、見“ 諧和 ”。
釋義:
諧和,是社會生存、延續(xù)的定律、契約;與和諧的概念一樣,表達了物質(zhì)、世界存在的平衡狀態(tài)。“諧和”成了中華民族共識。“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造句:
1、歡聲笑語透著和諧和吉祥。在燈籠里豐富多彩的廟會里在聲聲的祝福里,迎來了新的一年。
2、安全感、和諧和幸福,這些東西一旦相加,或許看似愛情,也幾乎等于愛情。但他們終究不是愛情。馬爾克斯
相關(guān)詞語:
彼倡此和白雪難和百年諧老彼唱此和倡而不和春風和氣春和景明此唱彼和趁水和泥地利人和鼎鼐調(diào)和風和日麗風和日暖風和日美風和日暄鳳協(xié)鸞和鳳友鸞諧割地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