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衲衣
詞語 | 百衲衣 |
---|---|
拼音 | bǎi nà yī |
字數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一)、袈裟,因用許多長方形小塊布片拼綴制成而得名。(二)、泛指補丁很多的衣服。
解釋:
(一)、僧衣。即袈裟。百衲,形容補綴之多。亦借指補綴甚多的破舊衣服。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巧裁縫,能繡補,刺成盤龍須甘雨。個個能裝百衲衣,師兄收取天宮女。” 宋 陸游 《懷昔》詩:“朝冠掛了方無事,卻愛山僧百衲衣。” 元 范康 《竹葉舟》第四折:“我吃的是千家飯化半瓢,我穿的是百衲衣化一套,似這等麤衣澹飯且淹消。”《西游記》第七十回:“﹝ 行者 ﹞搖身一變,又變做一個道童:頭挽雙抓髻,身穿百衲衣。” 楊朔 《泰山極頂》:“過去,農民各自擺弄著一小塊地,弄得祖國的原野像是老和尚的百衲衣。”參見“ 百衲 ”。
釋義:
和尚的袈裟。因由許多小布片拼接縫成,故稱:卻愛山僧百衲衣。
造句:
1、的;又有求千家布、百家米做成百衲衣、百家飯讓其穿吃,以為能消除百病的。
2、林陽還小,而且全身被一塊傳說中的百衲衣給包裹著,根本做不出。
相關詞語:
百世師八百孤寒罷黜百家白日衣繡白衣公卿白衣卿相白衣秀士百般刁難百步穿楊百般奉承百弊叢生百不失一百不一存百川歸海百辭莫辯百代過客百代文宗百讀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