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兵
詞語 | 大兵 |
---|---|
拼音 | dà bīng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人數(shù)多,聲勢大的軍隊大兵壓境舊時對士兵的俗稱,現(xiàn)稱普通士兵指清兵,清人撰文必作此稱,以示尊敬至小東門,大兵如林而至。——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解釋:
(一)、人數(shù)多、聲勢大的軍隊。
《管子·大匡》:“吾欲發(fā)小兵以服大兵。”《后漢書·光武帝紀(jì)上》:“會候騎還,言大兵且至城北,軍陳數(shù)百里,不見其后。”《三國演義》第七一回:“今 操 引大兵至此,恐糧草不敷,故勒兵不進(jìn)。”
(二)、大的戰(zhàn)爭。
《禮記·月令》:“﹝仲冬之月﹞行秋令,則天時雨汁,……國有大兵。”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八:“神曰:‘將有大兵,今辭汝去。’留一玉環(huán)曰:‘持此可以避難。’后 劉表 袁術(shù) 相攻, 龍舒 之民皆徙去,唯 憲 里不被兵。”
(三)、舊時對兵士的俗稱。
許地山 《人非人》:“等我到軍法處,一個大兵指著門前底大牌樓,說在那里。”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哪一點對得起我,當(dāng)大兵,拉包月車,干機(jī)器匠,念書上學(xué),哪一行他是好好地干過。”
釋義:
1.人數(shù)多﹑聲勢大的軍隊。 2.大的戰(zhàn)爭。 3.舊時對兵士的俗稱。
造句:
1、大兵聚會,強(qiáng)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為亂階。
2、全勝不斗,大兵無創(chuàng),與鬼神通。
相關(guān)詞語:
哀兵必勝按兵不動按甲寢兵按甲休兵按兵不舉按兵束甲案兵束甲案甲休兵百年大計抱頭大哭筆大如椽彪形大漢兵不血刃兵不厭詐兵不由將兵車之會兵多將廣兵多者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