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造
詞語 | 織造 |
---|---|
拼音 | zhī zào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1).織作綢、布、呢絨等之總稱。亦借指紡織工業。 孫中山 《國民政府建國大綱》:“政府當與人民協力,共謀農業之發展,以足民食;共謀織造之發展,以裕民衣。”(2).官名。 明 清 兩代于 南京 、 杭州 、 蘇州 各地設立專局,掌管織造各項絲織品,供皇室之用。 明 于三處各置提督織造太監一人。 清 沿用此制,但不用宦官,改用內務府人員,稱織造。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 明世宗 命內臣 蘇 杭 織造,大學士 楊廷和 曰:‘歷考 洪武 、 永樂 ,下及 天順 ,并無此,有之惟 成 弘 間一行耳,可謂織造為累朝故事乎?’” 胡適 《<紅樓夢>考證》二:“他的父親 曹璽 做了二十一年的 江寧 織造, 曹寅 自己做了四年的 蘇州 織造,做了二十一年的 江寧 織造,同時又兼做了四次的 兩淮 巡鹽御史。”英文翻譯1.{紡} weave; contexture; [法] tisser解釋:
(一)、織作綢、布、呢絨等之總稱。亦借指紡織工業。
孫中山 《國民政府建國大綱》:“政府當與人民協力,共謀農業之發展,以足民食;共謀織造之發展,以裕民衣。”
(二)、官名。
明 清 兩代于 南京 、 杭州 、 蘇州 各地設立專局,掌管織造各項絲織品,供皇室之用。 明 于三處各置提督織造太監一人。 清 沿用此制,但不用宦官,改用內務府人員,稱織造。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 明世宗 命內臣 蘇 杭 織造,大學士 楊廷和 曰:‘歷考 洪武 、 永樂 ,下及 天順 ,并無此,有之惟 成 弘 間一行耳,可謂織造為累朝故事乎?’” 胡適 《<紅樓夢>考證》二:“他的父親 曹璽 做了二十一年的 江寧 織造, 曹寅 自己做了四年的 蘇州 織造,做了二十一年的 江寧 織造,同時又兼做了四次的 兩淮 巡鹽御史。”
釋義:
明清于江寧、蘇州、杭州各地設專局,織造各項衣料及制帛誥敕彩繒之類,以供皇帝及宮廷祭祀頒賞之用。明于三處各置提督織造太監一人,清改任內務府人員,稱織造。也是紡織技術的專業術語,指將經、緯紗線在織機上相互交織成織物的工藝過程。
造句:
1、花朵不過一分鎳幣大小,密密匝匝,重重疊疊,織造出淮河堤畔、大別山麓夢幻般神奇的織錦,分明是太陽和月亮灼目滾燙的合金,讓造物主隨意傾倒潑灑在這里,叫人心靈久久震顫。
2、那小草的色彩豐盛多彩,一片一片連起來,賽過巧手織造的花毯,活生生,天然而又**。
相關詞語:
拔葵去織閉門造車不堪造就不可造次不敢造次粗制濫造創意造言登峰造極斷織勸學斷織之誡雕文織采恩同再造觀者如織回文織錦矯揉造作戛戛獨造躋峰造極撟揉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