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杼
詞語 | 投杼 |
---|---|
拼音 | tóu zhù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戰國策·秦策二》:“昔者 曾子 處 費,費 人有 曾參 者,與 曾子 同名族,殺人。人告 曾子 之母曰:‘曾參 殺人。’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殺人也。’織自若。有頃,人又曰:‘曾參 殺人。’其母尚織自若。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 殺人。’其母懼,投杼踰墻而走。夫以 曾子 之賢,與母之信,而三人疑之,雖慈母不能信也。”后以“投杼”比喻謠言眾多,動搖了對最親近者的信心。《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今臣之賢不若 曾參,王之信臣又不如 曾參 之母信 曾參 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北齊書·文襄帝紀》:“當是不逞之人,曲為無端之説,遂懷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宋 孝宗《復岳飛官封敕》:“會中原方議於櫜弓,而當路力成於投杼。”明 何景明《上楊邃庵書》:“夫讒言屢至,慈母投杼;浸漬之灌,可解膠漆。”(二)、織布。亦借指織女星。明 夏完淳《七夕詠牛女》:“漢北有負軛,漢南有投杼。”
解釋:
(一)、《戰國策·秦策二》:“昔者 曾子 處 費 , 費 人有 曾參 者,與 曾子 同名族,殺人。人告 曾子 之母曰:‘ 曾參 殺人。’ 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殺人也。’織自若。有頃,人又曰:‘ 曾參 殺人。’其母尚織自若。頃之,一人又告之曰:‘ 曾參 殺人。’其母懼,投杼踰墻而走。夫以 曾子 之賢,與母之信,而三人疑之,雖慈母不能信也。”后以“投杼”比喻謠言眾多,動搖了對最親近者的信心。
《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今臣之賢不若 曾參 ,王之信臣又不如 曾參 之母信 曾參 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北齊書·文襄帝紀》:“當是不逞之人,曲為無端之説,遂懷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 宋 孝宗 《復岳飛官封敕》:“會中原方議於櫜弓,而當路力成於投杼。” 明 何景明 《上楊邃庵書》:“夫讒言屢至,慈母投杼;浸漬之灌,可解膠漆。”
(二)、織布。亦借指織女星。
明 夏完淳 《七夕詠牛女》:“漢北有負軛,漢南有投杼。”
釋義:
投杼、詞語,比喻謠言眾多,動搖了對最親近者的信心。講述的是以曾子良好的品德和慈母對兒子的了解、信任而論,“曾參殺了人”的說法在曾子的母親面前是沒有市場的。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確實的說法,如果說的人很多,也會動搖一個慈母對自己賢德的兒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實根據的流言是可怕的。后以“投杼”比喻謠言眾多,動搖了對最親近者的信心。
相關詞語:
閉門投轄別出機杼冰炭不投拔轄投井報李投桃背暗投明以碫投卵乘間投隙獨出機杼斷杼擇鄰蹈機握杼東投西竄飛蛾投火話不投機話不相投毀方投圓機杼一家焦熬投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