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問
詞語 | 推問 |
---|---|
拼音 | tuī wè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推究審問:推問案情。(二)、追問。
解釋:
(一)、審問。
漢 應劭 《風俗通·過譽·江夏太守河內趙仲讓》:“不潔清,當亟推問。”《三國志·吳志·孫堅傳》:“前移 南陽 ,而道路不治,軍資不具,請收主簿推問意故。”《隋書·裴政傳》:“ 榮 便拒諱,云‘無此語’。太子付 政 推問。”《水滸傳》第二六回:“但凡人命之事,須要尸、傷、病、物、蹤,五件事全,方可推問得。”《再生緣》第五回:“果然 進喜 遭推問,只恐心慌出亂言。”
(二)、訊問;追問。
《三國志·魏志·郭淮傳》:“每 羌 胡 來降, 淮 輒先使人推問其親理,男女多少,年歲長幼。”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六:“須臾至家,家人相見悲喜,推問,知 崔 是亡人而入其墓,追以懊惋。” 魯迅 《花邊文學·論重譯》:“最要緊的是要看譯文的佳良與否,直接譯或間接譯,是不必置重的;是否投機,也不必推問的。”
釋義:
推問,漢語詞匯。拼音:tuī wèn釋義:1、審問。2、訊問;追問。”魯迅《花邊文學·論重譯》:“最要緊的是要看譯文的佳良與否,直接譯或間接譯,是不必置重的;是否投機,也不必推問的。”
造句:
1、前移南陽,而道路不治,軍資不具,請收主簿推問意故。
2、馮定經使臣推問,無入己贓私,所告罰錢,又皆公用。
相關詞語:
半推半就不恥下問不敢問津不聞不問不相聞問不問不聞不問皂白不相問聞采風問俗此問彼難答非所問吊死問疾東捱西問反躬自問撫躬自問撫心自問反復推敲反身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