訛誤
詞語 | 訛誤 |
---|---|
拼音 | é wù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文字、記載)錯誤:該文記述與史實不符,訛誤頗多。解釋:
(一)、亦作“ 訛悮 ”。亦作“譌誤”。錯誤。多指文字、記載方面。
南朝 梁 任昉 《為王金紫謝齊武帝示<太子律>序啟》:“而年世浸遠,篇牘訛誤,朽編落簡,見誣前淑?!?宋 呂陶 《尚書屯田郎中常公墓志銘》:“公考驗圖券,詳辨訛誤。”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嬰寧》:“但念無以階進,欲呼姨氏,顧從無還往,懼有訛悮?!?章炳麟 《國故論衡·辨詩》:“此乃 秦 音通轉,非為譌誤?!?/p>
釋義:
訛誤,指古籍中的文字錯誤;字句上的疏漏差誤。語出南朝 任昉 《為王金紫謝齊武帝示序啟》:“而年世浸遠,篇牘訛誤,朽編落簡,見誣前淑。”
造句:
1、 他抄寫原文時很粗心,以致出現訛誤.
2、 這稿子由于訛誤太多,以致有的部分意義不明.
相關詞語:
不得違誤舛訛百出蹉跎自誤東差西誤訛言惑眾訛以傳訛訛以滋訛積訛成蠹課語訛言欺君誤國三言訛虎豕虎傳訛誤付洪喬誤認顏標誤入歧途誤打誤撞誤國殃民誤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