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披
詞語 | 敷披 |
---|---|
拼音 | fū pī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開放。(二)、鋪開;鋪展。
解釋:
(一)、開放。
《文選·潘岳<閑居賦>》:“長楊映沼,芳枳樹籬,游鱗瀺灂,菡萏敷披。” 張銑 注:“敷披,開也。”
(二)、鋪開;鋪展。
金 王喆 《聲聲慢》詞:“自在逍遙做就,唯舒展,紅霞光彩敷披。”
釋義:
十三經是儒學的基本典籍,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影響至深至遠的重要文獻之一。在中國古代,堪與十三經比肩的唯有二十四史。面對這兩大文化支柱,無論是諸子還是詩文,其中雖不乏角立特出者,甚或是叛逆者,卻往往只能站在歷史舞臺的邊緣,難以撼動其中心的地位。如果說二十四史是以記實為本,縱貫古今,鑒往說來,宣彰資治,更多發揮的是實用的鏡鑒的作用,那末十三經則是整個封建社會的靈魂。自漢武帝接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設立五陘曄士二土于學宮之后,直至清代,經學一直是歷代統治者制定國策的理論依據,是士農工商各色人等齊家立身的行為規范。
相關詞語:
逞怪披奇戴月披星風影敷衍敷衍了事敷衍塞責敷衍搪塞負芒披葦肝膽披瀝剪發披緇披枷帶鎖爛若披錦瀝膽披肝羅敷有夫爛若披掌瀝血披肝瀝血披心露膽披誠露膽披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