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賦
詞語 | 更賦 |
---|---|
拼音 | gēng fù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漢 代以納錢代更役的賦稅。男子年二十三至五十六,按規(guī)定輪番戍邊服兵役,稱為更。不能行者,得出錢入官,雇役以代。《漢書·昭帝紀(jì)》:“三年以前逋更賦未入者,皆勿收。”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踐更,有過更。古者正卒無常人,皆當(dāng)?shù)鼮橹辉乱桓侵^卒更也。貧者欲得顧更錢者,次直者出錢顧之,月二千,是謂踐更也。天下人皆直戍邊三日,亦名為更,律所謂繇戍也。雖丞相子亦在戍邊之調(diào)。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戍;又行者當(dāng)自戍三日,不可往便還,因便住,一歲一更。諸不行者,出錢三百入官,官以給戍者,是謂過更也。”《后漢書·明帝紀(jì)》:“又所發(fā) 天水 三千人,亦復(fù)是歲更賦。”李賢 注:“更,謂戍卒更相代也;賦,謂雇更之錢也。”解釋:
(一)、漢 代以納錢代更役的賦稅。男子年二十三至五十六,按規(guī)定輪番戍邊服兵役,稱為更。不能行者,得出錢入官,雇役以代。
《漢書·昭帝紀(jì)》:“三年以前逋更賦未入者,皆勿收。”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踐更,有過更。古者正卒無常人,皆當(dāng)?shù)鼮橹辉乱桓侵^卒更也。貧者欲得顧更錢者,次直者出錢顧之,月二千,是謂踐更也。天下人皆直戍邊三日,亦名為更,律所謂繇戍也。雖丞相子亦在戍邊之調(diào)。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戍;又行者當(dāng)自戍三日,不可往便還,因便住,一歲一更。諸不行者,出錢三百入官,官以給戍者,是謂過更也。”《后漢書·明帝紀(jì)》:“又所發(fā) 天水 三千人,亦復(fù)是歲更賦。” 李賢 注:“更,謂戍卒更相代也;賦,謂雇更之錢也。”
釋義:
1.漢代以納錢代更役的賦稅。男子年二十三至五十六,按規(guī)定輪番戍邊服兵役,稱為更。不能行者,得出錢入官,雇役以代。
相關(guān)詞語:
熬更守夜半夜三更除舊更新登高能賦滌故更新登高必賦毒賦剩斂繁刑重賦改弦更張更長夢短更闌人靜更令明號更仆難數(shù)更深人靜更深夜靜更進(jìn)一竿改而更張改姓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