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缺
詞語 | 剝缺 |
---|---|
拼音 | bāo quē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剝落殘缺。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穀水》:“基前有碑,文字剝缺,不復可識?!?唐 韓愈 《黃陵廟碑》:“庭有石碑,斷裂分散在地,其文剝缺。”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后集·韋蘇州》:“ 漢 以后碑碣,石雖精好,然易剝缺。”解釋:
(一)、剝落殘缺。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穀水》:“基前有碑,文字剝缺,不復可識?!?唐 韓愈 《黃陵廟碑》:“庭有石碑,斷裂分散在地,其文剝缺。”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后集·韋蘇州》:“ 漢 以后碑碣,石雖精好,然易剝缺?!?/p>
釋義:
林祥任,雷州半島人。1937年秋出生于廣東省雷州半島徐聞縣龍塘鎮錦山村。1961年畢業于廣西師范大學化學系,后留校先后在生物系、化學系擔任化學教學工作。1966年后,從事學校教學管理研究。1979年至今一直在廣西師大擔任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后任科長、主任、研究員(教授)、研究生部部長、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位會員,為中國共產黨員。二十年來,以研究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規律,加速高層次人才培養,提高研究生質量為中心,特別是對如何加強師資隊伍和學科建設以及后進省區研究生教育發展等方面進行研究,成果突出,使廣西師大至1998年在校碩士生、研究生班達到2100人的規模,居于國內地方院校前列,經國家檢查評估認為管理“具有特色,成績顯著”。
相關詞語:
抱殘守缺剝床及膚剝膚之痛保殘守缺剝膚及髓剝膚椎髓剝極必復剝極將復剝極則復剝繭抽絲剝皮抽筋殘缺不全抽絲剝繭抽筋剝皮椎膚剝髓椎膚剝體東完西缺斷珪缺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