褊恡
詞語 | 褊恡 |
---|---|
拼音 | biǎn lì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褊狹鄙吝。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法云寺》:“絲桐發響,羽觴流行,詩賦并陳,清言乍起,莫不領其玄奧,忘其褊恡焉。” 周祖謨 校釋:“恡即悋字,悋為吝之異體。” 唐 趙璘 《因話錄·角》:“﹝ 田良逸 ﹞以虛無為心,和煦待物,不事浮飾,而天格清峻,人見者褊恡盡去。”解釋:
(一)、褊狹鄙吝。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法云寺》:“絲桐發響,羽觴流行,詩賦并陳,清言乍起,莫不領其玄奧,忘其褊恡焉。” 周祖謨 校釋:“恡即悋字,悋為吝之異體。” 唐 趙璘 《因話錄·角》:“﹝ 田良逸 ﹞以虛無為心,和煦待物,不事浮飾,而天格清峻,人見者褊恡盡去。”
釋義:
褊恡是漢語詞語,拼音biǎn lìn ,釋義為褊狹鄙吝。
相關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