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
詞語 | 三皇 |
---|---|
拼音 | sān huáng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中國傳說中的古代三個(gè)帝王。通常指燧人伏羲、神農(nóng)或者天皇、地皇、人皇解釋:
(一)、傳說中上古三帝王。所指說法不一。(1) 伏羲 、 神農(nóng) 、 黃帝 。
《周禮·春官·外史》:“﹝外史﹞掌 三皇 五帝 之書。” 鄭玄 注:“ 楚靈王 所謂《三墳》、《五典》。” 孔穎達(dá) 疏:“《三墳》, 三皇 時(shí)書。”按, 孔安國 《書序》云:“ 伏犧 、 神農(nóng) 、 黃帝 之書謂之《三墳》。”《莊子·天運(yùn)》:“余語汝 三皇 五帝 之治天下。” 成玄英 疏:“ 三皇 者, 伏羲 、 神農(nóng) 、 黃帝 也。”(2) 伏羲 、 神農(nóng) 、 女媧 。《呂氏春秋·用眾》:“此 三皇 五帝 之所以大立功名也。” 高誘 注:“ 三皇 , 伏羲 、 神農(nóng) 、 女媧 也。”(3) 伏羲 、 神農(nóng) 、 燧人 。 漢 班固 《白虎通·號》:“ 三皇 者,何謂也?謂 伏羲 、 神農(nóng) 、 燧人 也。”(4) 伏羲 、 神農(nóng) 、 祝融 。 漢 班固 《白虎通·號》:“《禮》曰: 伏羲 、 神農(nóng) 、 祝融 , 三皇 也。”(5) 天皇 、 地皇 、 泰皇 。《史記·秦始皇本紀(jì)》:“古有 天皇 、有 地皇 、有 泰皇 。 泰皇 最貴。”(6) 天皇 、 地皇 、 人皇 。《藝文類聚》卷十一引《春秋緯》:“天皇、地皇、人皇,兄弟九人,分九州,長天下也。”
釋義:
傳說中的遠(yuǎn)古帝王。說法很多,其中一說指伏羲、女媧、神農(nóng),又一說指燧人、伏羲、神農(nóng)。
造句:
1、 苦盡甘來,十年寒窗苦讀效三皇五帝逐群雄;師生同喜,一朝金榜題名成八斗奇才傲天下。
2、 自三皇以降,先秦諸子,漢唐經(jīng)學(xué),宋明理學(xué),所有大大小小的命題最終都在這三字上歸宗。三字一出,洞見全體,既包含了本體又包含了功夫,任憑你考三王、叩天地、質(zhì)鬼神、俟后圣,無有如此簡易精一者,致良知之教也。
相關(guān)詞語:
三家村挨三頂五捱三頂四捱三頂五巴三覽四半夜三更不成三瓦不三不四八難三災(zāi)白璧三獻(xiàn)巴三攬四半三不四避軍三舍避君三舍不壹而三倉皇出逃倉皇失措草廬三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