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頭
詞語 | 假頭 |
---|---|
拼音 | jiǎ tóu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即假面。(二)、即假髻。
解釋:
(一)、即假面。
《文選·張衡<西京賦>》“總會僊倡,戲豹舞羆,白虎鼓瑟,蒼龍吹箎” 唐 李善 注:“僊倡,偽作假形,謂如神也。羆豹熊虎,皆為假頭也。”
(二)、即假髻。
《晉書·五行志上》:“ 太元 中,公主婦女必緩鬢傾髻,以為盛飾。用髲既多,不可恒戴,乃先於木及籠上裝之,名曰假髻,或名假頭,至於貧家,不能自辦,自號無頭,就人借頭。” 明 陸深 《愿豐堂漫書》:“婦人首飾以髲為之者,曰假頭,亦曰假髻。”
釋義:
1.即假面。 2.即假髻。
相關(guān)詞語:
趕浪頭假惺惺假慈悲口頭禪傲頭傲腦昂頭闊步昂頭天外昂頭挺胸鰲頭獨占巴頭探腦白頭如新白頭相守白頭偕老抱頭大哭抱頭鼠竄豹頭環(huán)眼不假思索不劣方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