癘疫
詞語 | 癘疫 |
---|---|
拼音 | lì yì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瘟疫。解釋:
(一)、瘟疫。
《左傳·昭公元年》:“山川之神,則水旱癘疫之災(zāi),於是乎禜之。” 孔穎達(dá) 疏:“癘疫謂害氣流行,歲多疾病。” 唐 韓愈 《為宰相賀雪表》:“實(shí)豐穰之嘉瑞,銷癘疫於新年。” 清 錢泳 《履園叢話·景賢·書周孝子事》:“時(shí)夏令初屆, 淮 泗 間癘疫流行,多朝發(fā)夕死者。” 鄒韜奮 《萍蹤寄語》七六:“又例如鄉(xiāng)下土老兒飲了溝里的污水,發(fā)生癘疫,他們又相信牧師們的說教,說這是天災(zāi),用來懲罰他們的罪惡的!”
釋義:
〈書〉瘟疫。
相關(guān)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