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鉦
詞語 | 鳴鉦 |
---|---|
拼音 | míng zhēng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敲擊鉦、鐃或鑼。古代常用作起程的信號。解釋:
(一)、敲擊鉦、鐃或鑼。古代常用作起程的信號。
明 沉璟 《義俠記·奇功》:“聽鳴鉦,解奸徒向 高唐 遠(yuǎn)行。”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今人開舡鳴鉦,未知起于何時。”柳子戲《孫安動本》第一場:“當(dāng)朝首相,鳴鉦開道旌旗揚,前護(hù)后擁朝堂上,滿朝文武俱景仰。”
釋義:
1.敲擊鉦﹑鐃或鑼。古代常用作起程的信號。
相關(guān)詞語:
一牛鳴鰲鳴鱉應(yīng)百家爭鳴不平則鳴長鳴都尉潮鳴電掣潮鳴電摯電閃雷鳴鼎食鳴鐘鼎食鳴鍾鼎食鐘鳴東鳴西應(yīng)飛遁鳴高肥遁鳴高風(fēng)不鳴條鳳鳴朝陽肥遯鳴高鳳鳴鶴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