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
詞語 | 豫州 |
---|---|
拼音 | yù zhōu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古九州之一。《書·禹貢》:“荊 河 惟 豫州。”《周禮·夏官·職方氏》:“河 南曰 豫州。”(二)、漢 以來所設置的州名。初為 漢武帝 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約當今 淮河 以北、伏牛山 以東 豫東、皖北 地。東漢 治所在 譙(今 安徽省 亳州市),三國 魏 以后屢有移徙,轄境亦伸縮不常。東晉、南朝 時治所最北在 懸瓠城(今 河南 汝南),最南在 邾城(今 湖北 黃岡 西北)。轄境最大時相當今 江蘇、安徽 長江 以西,安徽省 望江縣 以北的 淮河 南北地區。經常只轄有今 安徽 淮河 以南部分地區。北魏 治所在 懸瓠城。隋 大業 初因改 洛州 為 豫州(后即改 河南郡),乃先后改此為 溱州、蔡州。地處中原沖要,為 東晉、南北朝 時戰爭重地。
解釋:
(一)、古九州之一。
《書·禹貢》:“ 荊 河 惟 豫州 。”《周禮·夏官·職方氏》:“ 河 南曰 豫州 。”
(二)、 漢 以來所設置的州名。初為 漢武帝 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約當今 淮河 以北、 伏牛山 以東 豫東 、 皖北 地。
東漢 治所在 譙 (今 安徽省 亳州市 ), 三國 魏 以后屢有移徙,轄境亦伸縮不常。 東晉 、 南朝 時治所最北在 懸瓠城 (今 河南 汝南 ),最南在 邾城 (今 湖北 黃岡 西北)。轄境最大時相當今 江蘇 、 安徽 長江 以西, 安徽省 望江縣 以北的 淮河 南北地區。經常只轄有今 安徽 淮河 以南部分地區。 北魏 治所在 懸瓠城 。 隋 大業 初因改 洛州 為 豫州 (后即改 河南郡 ),乃先后改此為 溱州 、 蔡州 。地處中原沖要,為 東晉 、 南北朝 時戰爭重地。
釋義:
1.古九州之一。 2.漢以來所設置的州名。初為漢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約當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東豫東﹑皖北地。東漢治所在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三國魏以后屢有移徙,轄境亦伸縮不常。東晉﹑南朝時治所最北在懸瓠城(今河南汝南),最南在邾城(今湖北黃岡西北)。轄境最大時相當今江蘇﹑安徽長江以西,安徽省望江縣以北的淮河南北地區。經常只轄有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地區。北魏治所在懸瓠城。隋大業初因改洛州為豫州(后即改河南郡),乃先后改此為溱州﹑蔡州。地處中原沖要,為東晉﹑南北朝時戰爭重地。
造句:
1、他也以同樣的聲音為中流擊楫的祖逖歌唱:"平生祖豫州,白首起大事。"。
2、2010年10月16日,河南省豫州平宇第四號煤礦,一名援救人員搭乘滑梯下井以增援援救工作。
相關詞語:
赤縣神州沖州過府沖州撞府豐亨豫大過府沖州鶴背揚州九州四海連州比縣連州跨郡南州冠冕青州從事騎鶴揚州騎揚州鶴神州陸沉神州赤縣四海九州遐州僻壤猶豫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