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劣
詞語 | 頑劣 |
---|---|
拼音 | wán liè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頑固無知;頑皮不順從:秉性頑劣。頑劣異常。解釋:
(一)、愚頑惡劣。
《新編五代史平話·漢史上》:“爭奈 知遠 頑劣不遵教晦,終日出外閑走。”《西游記》第一回:“一個個搶盆奪碗,佔灶爭牀,搬過來,移過去,正是猴性頑劣,再無一個寧時。” 孫犁 《秀露集·新年為<天津團訊>作》:“其子甚為頑劣,為鄉鄰所不齒。”
(二)、指愚頑惡劣的人。
《水滸傳》第二回:“只有胸中真本事,能令頑劣拜先生。”
(三)、頑皮不順從。多指兒童。
元 關漢卿 《竇娥冤》楔子:“你如今在這里,早晚若頑劣呵,你只討那打駡喫。” 清 孫枝蔚 《遭困苦道旁行乞莫相嗔》詩之一:“羣兒作戲真頑劣,學打 潼關 喊肯休。” 沈從文 《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在這私塾中我跟從了幾個較大的學生學會了頑劣孩子抵抗頑固塾師的方法。”
(四)、堅硬而低劣。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閑情記趣》:“擇石之頑劣者,搗末於灰痕處,乘濕糝之,乾或色同也。”
釋義:
1,專指:頑固惡劣,專做壞事的人(頑固惡劣之徒)。頑:愚昧無知。2,有時用于第一人稱,向別人謙虛的介紹自己,‘我’的意思。同義詞是‘不器’,謙稱為不成器的我。
相關詞語:
哀感頑艷不劣方頭策頑磨鈍方頭不劣負隅頑抗梗頑不化怙頑不悛劣跡昭著廉頑立懦劣跡昭著冥頑不靈強唇劣嘴土豪劣紳汰劣留良談優務劣頑父嚚母頑梗不化頑固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