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和
詞語 | 柔和 |
---|---|
拼音 | róu hé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溫和而不強(qiáng)烈:聲音柔和。光線柔和。(二)、柔軟;軟和:線條柔和。手感柔和。
解釋:
(一)、溫順;溫和。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此人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 宋 蘇軾 《溫陶君傳》:“其為人柔和,有以塞讒人之口故也。”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說上·裹足》:“大凡女人之德,自以性情柔和為第一義,容貌端莊為二義。” 茅盾 《子夜》三:“ 雷參謀 用柔和恭敬的聲音回答。”
(二)、安撫而使之和樂。
《國語·晉語四》:“億寧百神,而柔和萬民。” 韋昭 注:“柔,安也。”
(三)、謂安定平和。
宋 葉適 《上孝宗皇帝札子》:“故內(nèi)治柔和,無狡悍思亂之民,不煩寸兵尺鐵,可以安枕無事。”
(四)、柔軟,軟和。
《水滸傳》第二七回:“舌為柔和終不損,齒因堅(jiān)硬必遭傷。”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建康俗尚》:“南方水土柔和,其音清舉。”
釋義:
柔和,指溫和;溫柔;柔軟。見《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此人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
相關(guān)詞語:
彼倡此和白雪難和彼唱此和倡而不和春風(fēng)和氣春和景明此唱彼和摧剛為柔趁水和泥地利人和鼎鼐調(diào)和風(fēng)和日麗風(fēng)和日暖風(fēng)和日美風(fēng)和日暄鳳協(xié)鸞和剛?cè)嵯酀?jì)剛中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