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掛
詞語 | 披掛 |
---|---|
拼音 | pī guà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舊指穿戴盔甲,后也泛指穿戴衣裝:獵人們披掛整齊,準備上路。幾員足壇老將再次披掛上陣。(二)、指穿戴的盔甲(多見于早期白話)。
解釋:
(一)、穿戴盔甲。
元 施惠 《幽閨記·香落回軍》:“圍繞 中都 城下,見敵樓上無一個披掛,都遷徙離京華。”《水滸傳》第六八回:“ 曾長官 攔當不住,全身披掛,綽刀上馬,直奔前寨。” 清 李漁 《奈何天·攢羊》:“傳諭各營將領,一齊披掛,就此起兵。”
(二)、盔甲。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折:“你父親臨行時,留下一副披掛,在我這里收著哩。”《西游記》第三回:“如今坐在宮中,又要索甚么披掛。”
(三)、披著掛在身上。
《醒世恒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喬太守 在庫上支取喜紅六段,叫三對夫妻披掛起來,喚三起樂人,三頂花花轎兒,抬了三位新人。” 茹志鵑 《百合花》:“他決定以后,就把我抱著的被子,統統抓過去,左一條、右一條地披掛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釋義:
披掛,拼音pī guà,出自《幽閨記·香落回軍》。
造句:
1、夏天,柳樹就披掛一身綠云,渲染一片誘人的陰涼,鳴唱一首綠色的詩歌。
2、他全身披掛,頭戴藤盔,足蹬膠靴,腰束棕繩,手提花瓣燈管,瞧那副神氣,不像去做工,倒像去打仗。
相關詞語:
不足掛齒補闕掛漏寸絲不掛逞怪披奇齒頰掛人戴月披星對景掛畫分心掛腹封刀掛劍封金掛印負芒披葦掛冠歸去掛冠求去掛一漏萬掛印懸牌肝膽披瀝掛燈結彩掛肚牽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