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令
詞語 | 縣令 |
---|---|
拼音 | xiàn lì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官名,舊時一縣的行政長官今之縣令。——《韓非子·五蠹》會縣令攝篆。——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縣令遣媒。——《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解釋:
(一)、高名令聞。
《莊子·外物》:“飾小説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 成玄英 疏:“縣,高也。夫修飾小行,矜持言説,以求高名令問者,必不能大通於至道。”
(二)、一縣之行政長官。
周 有縣正,掌縣之政令。 春秋 時縣邑之長稱宰、尹、公、大夫,其職同。 秦 漢 縣萬戶以上者稱令,不及萬戶者稱長。 晉 隋 因之。 唐 時縣置令,縣有赤、畿、望、緊、上、中、下七等,不分令長。 宋 因 唐 制,其京朝官任縣令職者,稱知某縣事。 元 縣置達魯花赤,以縣尹為副。 明 清 稱知縣。辛亥革命后改為縣知事。后稱縣長。《韓非子·八經》:“縣令,約其辟吏。”《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至 蜀 , 蜀 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矢先驅, 蜀 人以為寵。” 唐 韓愈 《贈崔復州序》:“縣令不以言,連帥不以信,民就窮而斂愈急,吾見刺史之難為也。”《資治通鑒·周赧王三十二年》:“嗣君好察微隱,縣令有發褥而席弊者,嗣君聞之,乃賜之席。” 胡三省 注:“古者縣大夫,至 春秋 時有邑大夫。縣令,起于 戰國 之時, 秦 漢 因之。”
釋義:
縣令:官名。一縣之長。縣令之名,起于戰國。
造句:
1、 朗如日月,清如水鏡。《郪縣令扶風竇兢字思謹贊》比喻人生應當光明清白。楊炯
2、 朗如日月,清如水鏡。出自:唐·楊炯《郪縣令扶風竇兢字思謹贊》比喻人生應當光明清白。楊炯
相關詞語:
逐客令抱令守律猜枚行令赤縣神州從令如流猜拳行令諂詞令色發號施令奉令承教發憲布令附贅縣疣更令明號號令如山軍令如山靜言令色禁止令行挾主行令利令智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