灝氣
詞語 | 灝氣 |
---|---|
拼音 | hào qì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彌漫在天地間之氣。唐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宋 曾鞏《八月二十九日小飲》詩:“煩蒸翕已盡,灝氣乃浮薄。”清 吳偉業(yè)《縹緲峰》詩:“灝氣凌泬寥,一身若冰雪。”(二)、正大剛直之氣。明 顧起元《客座贅語》卷十:“傅遠度 汝舟,奇思灝氣,高出一世。”清 湯增璧《崇俠篇》:“自道德墜地,士或儇薄無行。非有真體之內充,灝氣之磅礴,而樽酒之間,詬誶交作,往往慾撻於市朝,以泄一時之忿。”
解釋:
(一)、彌漫在天地間之氣。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記》:“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 宋 曾鞏 《八月二十九日小飲》詩:“煩蒸翕已盡,灝氣乃浮薄。” 清 吳偉業(yè) 《縹緲峰》詩:“灝氣凌泬寥,一身若冰雪。”
(二)、正大剛直之氣。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卷十:“ 傅遠度 汝舟 ,奇思灝氣,高出一世。” 清 湯增璧 《崇俠篇》:“自道德墜地,士或儇薄無行。非有真體之內充,灝氣之磅礴,而樽酒之間,詬誶交作,往往慾撻於市朝,以泄一時之忿。”
釋義:
灝氣,漢語拼音hào qì,意思是彌漫在天地間之,出自 《始得西山宴游記》。
造句:
1、橋下的黃流,日夜嗚咽,泛挹著青空的灝氣;伴守著沉默的郊原。
2、蓋其灝氣襲人,和風鼓物,有非恒情可能者,是以宇內播揚,咸仰之為山斗。
相關詞語:
唉聲嘆氣暗氣暗惱哀聲嘆氣噯聲嘆氣屏氣凝神屏氣斂息屏聲息氣不聲不氣屏氣懾息才氣過人才氣無雙串通一氣吹氣勝蘭垂頭喪氣春風和氣粗心浮氣才短氣粗才高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