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耨
詞語 | 水耨 |
---|---|
拼音 | shuǐ nòu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灌水除草。古代的一種耕作法。解釋:
(一)、灌水除草。古代的一種耕作法。
《史記·貨殖列傳》:“ 楚 越 之地,地廣人希。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 張守節(jié) 正義:“風草下種,苗生大而草生小,以水灌之,則草死而苗無損也。” 漢 桓寬 《鹽鐵論·通有》:“燔萊而播粟,火耕而水耨。”《漢書·武帝紀》:“ 江 南之地,火耕水耨。”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燒草下水種稻。草與稻并生,高七八寸,因悉芟去,復下水灌之,草死,獨稻長,所謂火耕水耨。”
釋義:
水耨是古代的一種耕作法,意為灌水除草。
相關詞語:
潑冷水巴山蜀水跋山涉水白山黑水白水鑒心杯水車薪背水一戰(zhàn)冰寒于水不服水土不通水火悲歌易水杯水粒粟杯水輿薪杯水之敬杯水之謝冰清水冷不避水火不便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