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簫
詞語 | 排簫 |
---|---|
拼音 | pái xiāo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古吹奏樂器。漢唐以來石刻、壁畫及墓葬中常可見到吹奏排簫的形象。宋以后民間失傳。解釋:
(一)、古代管樂器。也稱簫。編竹而成,大者二十三管,小者十六管,按律排列于木櫝中,上端平齊,下端兩旁長而中部短,參差不同,故又名“參差”。管底以蠟蜜封堵的稱“底簫”,無底的稱“洞簫”。木櫝以紅或黑色髹漆,有戧作云形者,則稱“云簫”。
《元史·禮樂志二》:“簫二,編竹為之。每架十有六管,闊尺有六分。黑搶金鸞鳳為飾,鍮石釘鉸。以黃絨紃維於人項,左右復垂紅絨絛結。架以木為之,高尺有二寸,亦號排簫。”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第四人為 湘夫人 ,女像,面色綠,馀與 湘君 相似,手執排簫。”參閱《通典·樂四》。
(二)、吹簫。
宋 馬子嚴 《水龍吟·為陳坂種玉莊作》詞:“ 弄玉 排簫, 許瓊 揮拍,胎禽飛舞。”
釋義:
1.古代管樂器。也稱簫。編竹而成,大者二十三管,小者十六管,按律排列于木櫝中,上端平齊,下端兩旁長而中部短,參差不同,故又名"參差"。管底以蠟蜜封堵的稱"底簫",無底的稱"洞簫"。木櫝以紅或黑色髹漆,有戧作云形者,則稱"云簫"。 2.吹簫。
造句:
1、 演奏中如何精確找準排簫管位?
2、 我衷心的期待著我的烏木排簫的到來。
相關詞語:
吹簫乞食村簫社鼓鳳簫龍管鳳簫鸞管鳳管鸞簫擊排冒沒劍氣簫心劍態簫心解紛排難力排眾議連山排海樓船簫鼓論資排輩弄玉吹簫捏怪排科排斥異己排除萬難排除異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