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桑
詞語 | 包桑 |
---|---|
拼音 | bāo sā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苞桑。叢生的桑根。語出《易·否》。《資治通鑒·隋文帝開皇十年》:“家無完堵,地罕包桑,恒為流寓之人,竟無鄉里之號。”胡三省 注:“包桑多根,植桑至於根多,民安其居之驗。”(二)、比喻根基穩固。《后漢書·吳蓋陳臧傳論》:“光武 審《黃石》,存包桑,閉 玉門 以謝 西域 之質,卑詞幣以禮 匈奴 之使。”李賢 注:“包,本也。繫於桑本,言其固也。”宋 黃庭堅《和謝公定征南謠》:“謀臣異時坐致寇,守臣今日愧包桑。”
(三)、比喻不牢固;傾危。唐 陸贄《收河中后請罷兵狀》:“邦國之杌隉艱屯,綿綿聯聯,若包桑綴旒,幸而不殊者屢矣。”明 楊慎《丹鉛總錄·花木·包桑》:“包桑豈固結之物乎?蓋古人朽索、六馬、虎尾、春冰之類也。”參見“苞桑”。
解釋:
(一)、苞桑。叢生的桑根。語出《易·否》。
《資治通鑒·隋文帝開皇十年》:“家無完堵,地罕包桑,恒為流寓之人,竟無鄉里之號。” 胡三省 注:“包桑多根,植桑至於根多,民安其居之驗。”
(二)、比喻根基穩固。
《后漢書·吳蓋陳臧傳論》:“ 光武 審《黃石》,存包桑,閉 玉門 以謝 西域 之質,卑詞幣以禮 匈奴 之使。” 李賢 注:“包,本也。繫於桑本,言其固也。” 宋 黃庭堅 《和謝公定征南謠》:“謀臣異時坐致寇,守臣今日愧包桑。”
(三)、比喻不牢固;傾危。
唐 陸贄 《收河中后請罷兵狀》:“邦國之杌隉艱屯,綿綿聯聯,若包桑綴旒,幸而不殊者屢矣。” 明 楊慎 《丹鉛總錄·花木·包桑》:“包桑豈固結之物乎?蓋古人朽索、六馬、虎尾、春冰之類也。”參見“ 苞桑 ”。
釋義:
1.苞桑。叢生的桑根。語出《易.否》。《資治通鑒.隋文帝開皇十年》:"家無完堵﹐地罕包桑﹐恒為流寓之人﹐竟無鄉里之號。"胡三省注:"包桑多根﹐植桑至于根多﹐民安其居之驗。" 2.比喻根基穩固。 3.比喻不牢固;傾危。
相關詞語:
包藏禍心包舉宇內包羅萬象包羞忍恥飽經滄桑包藏奸心包打天下包攬詞訟包羅萬有包辦代替渤澥桑田滄海桑田大度包容膽大包天大膽包身遁跡桑門恭敬桑梓海桑陵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