忸怩
詞語 | 忸怩 |
---|---|
拼音 | niǔ ní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樣子:忸怩的神情。別忸忸怩怩的,大方一些。解釋:
(一)、羞愧。
《書·五子之歌》:“鬱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 孔 傳:“忸怩,心慚。”《后漢書·蔡邕傳》:“於是公子仰首降階,忸怩而避。” 宋 蘇軾 《策別十二》:“其心安於為善,而忸怩於不義,是故有所不為。”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梅村集》:“每敘及易代之際,格格阻礙,若因人笑 褚公 而并自貢其忸怩跼蹐之狀。”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七章:“登時,他便鎮定了,神態也瀟灑起來,不再像剛才那樣的忸怩了。”
(二)、猶躊躇,猶豫。
《魏書·文苑傳·溫子昇》:“ 文襄 館客 元僅 曰:‘諸人當賀。’推 子昇 合陳辭。 子昇 久忸怩,乃推 陸操 焉。” 唐 韓偓 《送人棄官入道》詩:“忸怩非壯志,擺脫是良圖。”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無官受黜》:“時中書舍人 裴坦 當制,忸怩含毫久之。”
(三)、退縮不前、局縮不伸貌。
《舊五代史·唐書·安重霸傳》:“﹝ 安懷浦 ﹞以臨陳忸怩,為 景延廣 所誅。” 清 金人瑞 《秋雨甚田且壞》詩:“忸怩蚯蚓升堂陛,細碎魚蝦實溝洫。”
(四)、猶輾轉。
《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 須達 忸怩反側,非分仿偟。”
造句:
1、禮儀不良有兩種:第一種是忸怩羞怯;第二種是行為不檢點和輕慢;要避免這兩種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這條規則,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別人。約翰·洛克
2、見了我,他立即忸怩不安起來。
相關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