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難
詞語 | 排難 |
---|---|
拼音 | pái nà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排除危難。(二)、指調解糾紛。
解釋:
(一)、排除危難。
漢 王充 《論衡·答佞》:“ 儀 秦 ,排難之人也,處擾攘之世,行揣摩之術。”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英雄》:“雄,以其力服眾,以其勇排難?!?唐 柳宗元 《為崔中正賀平李懷光表》:“陛下但嘉其排難,不省其由,列為上公,命作元帥?!?宋 蘇軾 《新渡寺席上次韻送叔弼》:“多言雖數窮,微中或排難?!?/p>
(二)、指調解糾紛。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司文郎》:“ 王 力為排難,請另命佳題。”參見“ 排難解紛 ”。
釋義:
排難注音是ㄆㄞˊ ㄣㄢˋ,拼音是pái nàn
造句:
1、干部應為人民排難解紛。
2、他為人正直,樂于排難息事,敢于仗義執言。
相關詞語:
暗箭難防礙難從命百般刁難百年難遇本性難移冰山難靠稟性難移八難三災白雪難和百喙難辯百喙難辭百口難分避難就易避難趨易材大難用插翅難飛插翅難逃長夜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