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典
詞語 | 常典 |
---|---|
拼音 | cháng diǎ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常例;固定的法典、制度。(二)、指舊時的典籍。
解釋:
(一)、常例;固定的法典、制度。
漢 蔡邕 《宗廟迭毀議》:“正厥世之所闕,為無窮之常典。”《后漢書·楊終傳》:“臣聞‘善善及子孫,惡惡止其身’,百王常典,不易之道也。”《魏書·世祖紀》:“夫有功受賞,有罪受誅,國之常典,不可暫廢。” 元 黃縉 《日損齋筆記·辯史》:“然則九錫者,先王賞功之常典耳。”
(二)、指舊時的典籍。
《文選·孫綽<游天臺山賦并序>》:“所以不列於五岳,闕載於常典者,豈不以所立冥奧,其路幽逈。” 李善 注:“常典,五經之流也。”《周禮·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 唐 賈公彥 疏:“三墳,三皇時書;五典,五帝之常典。”
釋義:
1.常例;固定的法典﹑制度。 2.指舊時的典籍。
相關詞語:
安常處順安常守分安常守故安適如常安常履順安常習故變古易常變化無常變幻無常兵無常勢不法常可不易之典不主故常變古亂常變故易常兵無常形不刊之典常備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