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
詞語 | 烏頭 |
---|---|
拼音 | wū tóu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川烏的主根。參見〔川烏〕解釋:
(一)、烏鳥的頭。
宋 范成大 《玻璃江一首戲效陸務觀作》:“祗言日遠易排遣,不道想思翻苦心。烏頭可白我可去,菖花易青君易尋。”亦為“烏頭白”的略語。 清 惜秋 旅生 《維新夢·感憤》:“壯歲從征沙漠,望窮馬角烏頭;暮年謫遷 江州 ,吟盡荻花楓葉。”參見“ 烏頭白 ”、“ 烏頭馬角 ”。
(二)、長著黑發的頭。借指年少。
唐 劉禹錫 《望賦》:“鶴頸長引,烏頭未改。” 唐 白居易 《江州赴忠州至江陵以來舟中示舍第五十韻》:“烏頭因感白,魚尾為勞頳。” 明 唐寅 《嘆世》詩之五:“人生在世數蜉蝣,轉眼烏頭換白頭。”
(三)、堇草或附子的別名。根莖塊狀,有毒,可作鎮痛藥。
《國語·晉語二》“ 驪姬 受福,乃寘鴆于酒,寘堇于肉” 三國 吳 韋昭 注:“堇,烏頭也。”《三國演義》第七五回:“此乃弩箭所傷,其中有烏頭之藥,直透入骨。”
(四)、古時指牛馬等動物的后足外節。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養牛馬驢騾》:“﹝馬﹞烏頭欲高。”原注:“烏頭,后足外節。”
(五)、芡實的俗稱,亦叫雞頭。
釋義:
1.烏鳥的頭。 2.長著黑發的頭。借指年少。 3.堇草或附子的別名。根莖塊狀,有毒,可作鎮痛藥。 4.古時指牛馬等動物的后足外節。 5.芡實的俗稱,亦叫雞頭。
造句:
1、烏頭是一種重要的藥用和有毒植物之一.
2、從藥動學角度初步驗證了“烏頭反貝母”理論的科學性.
相關詞語:
趕浪頭口頭禪屋上烏愛屋及烏傲頭傲腦昂頭闊步昂頭天外昂頭挺胸鰲頭獨占巴頭探腦白頭如新白頭相守白頭偕老抱頭大哭抱頭鼠竄豹頭環眼不劣方頭白頭不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