儼然
詞語 | 儼然 |
---|---|
拼音 | yǎn rán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形容莊嚴(yán):望之儼然。(二)、副詞。很像:這孩子年紀(jì)雖小,說起話來儼然是一個(gè)大人。
(三)、形容整齊:屋舍儼然。
解釋:
(一)、嚴(yán)肅莊重的樣子。
《論語·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戰(zhàn)國策·秦策一》:“今先生儼然不遠(yuǎn)千里而庭教之,愿以異日。” 高誘 注:“矜莊皃。” 宋 陸游 《九月十日夜獨(dú)坐》詩:“小豎夜闌私怪我,儼然危坐若深思。”《明史·夏原吉傳》:“諸生或諠笑, 原吉 危坐儼然。”
(二)、引申為一本正經(jīng)、煞有介事的樣子。
《水滸傳》第一○一回:“ 蔡京 經(jīng)體贊元,其子 蔡攸 ,如是覆軍殺將,辱國喪師,今日圣駕未臨時(shí),猶儼然上坐談兵,大言不慚,病狂喪心!” 清 李漁 《慎鸞交·待且》:“他不肯自稱嫖客,竟儼然以佳婿自居了。” 老舍 《四世同堂》第二部四一:“ 冠曉荷 儼然自居為太上巡長,他命令 白巡長 打掃胡同,通知鄰居們不要教小孩子們在槐樹下拉屎撒尿,告訴他槐樹上須安一盞路燈。”
(三)、齊整有序的樣子。
晉 陶潛 《桃花源記》:“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唐 裴铏 《傳奇·韋自東》:“睹二僧房,大敞其戶,履錫俱全,衾枕儼然。” 清 俞樾 《茶香室續(xù)鈔·沉七太保》:“院中有廟,塐像冠帶儼然。” 冰心 《六一姊》:“她們?nèi)齻€(gè)珠翠滿頭,粉黛儼然,衣服也極其閃耀華麗。”
(四)、真切、明顯的樣子。
南朝 梁 蕭統(tǒng) 《十二月啟》:“涵蚌胎于學(xué)海,卓爾超羣;藴鵲抵于文山,儼然孤秀。” 宋 無名氏 《異聞總錄》卷一:“歸齋率眾燭之,儼然一少婦,死仆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蛇人》:“而視其首,朱點(diǎn)儼然,始悟?yàn)槎唷!?夏衍 《歷史的諷喻給演出者的信》:“《官場現(xiàn)形記》中所描寫的人物,依舊還活生生的儼然存在我們的面前。”
(五)、宛然;仿佛。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lán)記·永寧寺》:“有人從 象郡 來云:‘見浮圖於海中,光明照耀,儼然如新。’” 唐 谷神子 《博異記補(bǔ)編·楊知春》:“北房有玉棺,中有玉女,嚴(yán)然如生。”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驚夢》:“是那處曾相見,相看儼然。” 郁達(dá)夫 《雁蕩山的秋月》:“向東南洞口遠(yuǎn)望出去,儼然是一座地藏菩薩的側(cè)面形,但跑近前一看,則什么也沒有了,只一塊突出的方石。”
釋義:
儼然(yǎn rán),漢語詞匯。釋義1:形容整齊的樣子;釋義2:形容特別像;釋義3:形容莊重、嚴(yán)肅;釋義4:非常地像,簡直就是某物。
相關(guān)詞語:
想當(dāng)然藹然可親藹然仁者安然如故安然無事安然無恙黯然傷神黯然失色黯然銷魂昂然自得傲然屹立岸然道貌黯然神傷黯然無色昂然直入昂然自若傲然挺立勃然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