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黹
詞語 | 針黹 |
---|---|
拼音 | zhēn zhǐ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也作針指。指各種針線活兒。黹(zhǐ)。解釋:
(一)、亦作“鍼黹”。針線活。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楔子:“﹝ 鶯鶯 ﹞年一十九歲,鍼黹女工詩詞書算,無不能者。” 明 沉鯨 《雙珠記·因詩賜配》:“箕帚不辭勞,鍼黹非不工。”《紅樓夢》第四回:“或看書下棋,或做針黹。” 許地山 《女國士》:“若是織些布匹,做些針黹,也可以勉強度得下去。”
(二)、做針線活。
明 陸采 《懷香記·池塘晤語》:“懶上妝樓,無心針黹。”《紅樓夢》第四回:“閑時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
釋義:
縫紉、刺繡等針線活:針黹女工,詩書琴畫,樣樣都能。
造句:
1、透過傳統(tǒng)針黹、刺繡和水墨畫,文鳳儀確定自身及其藝術工作。
2、寶釵日與黛玉迎春姊妹等一處,或看書下棋,或作針黹,倒也十分樂業(yè)。
相關詞語:
暗度金針步線行針砭庸針俗穿針引線大海撈針大政方針頂針續(xù)麻東海撈針飛針走線法灸神針海底撈針橫針豎線見縫插針金針度人金針見血綿里藏針磨杵成針磨杵作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