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質
詞語 | 文質 |
---|---|
拼音 | wén zh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文華與質樸。(二)、文字與質地。
解釋:
(一)、文華與質樸。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史有文質,辭有詳略。” 孔穎達 疏:“史文則辭華,史質則辭直,華則多詳,直則多略。”《舊唐書·文苑傳序》:“殊不知世代有文質,風俗有淳醨。”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使馬圉》:“ 馬圉 之説誠善,假使出 子貢 之口,野人仍不從。何則?文質貌殊,其神固已離矣。” 姚華 《論文后編》:“夫均文質者,莫三百篇若。詩亡而文質分, 趙 得其質, 楚 得其文。”
(二)、文字與質地。
《漢書·食貨志下》:“﹝ 王莽 ﹞鑄作錢布皆用銅,殽以連錫,文質周郭仿 漢 五銖錢云。”
釋義:
1.文華與質樸。 2.文字與質地。
造句:
1、叔叔秀氣的鼻梁上架著一副金邊眼鏡,顯得文質彬彬,英俊瀟灑。
2、君子蘭的花開得莊重有序,真象文質彬彬的君子啊!
相關詞語:
百代文宗表面文章博文約禮不立文字不文不武班馬文章半文半白半文不白秉文兼武秉文經武不名一文不直一文才兼文武粗通文墨材薄質衰策名委質出文入武大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