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媵
詞語 | 妾媵 |
---|---|
拼音 | qiè yì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古代諸侯貴族女子出嫁,以姪娣從嫁,稱媵。后因以“妾媵”泛指侍妾。《列子·楊朱》:“﹝ 端木叔 ﹞行年六十,氣干將衰,棄其家事,都散其庫藏、珍寶、車服、妾媵。”《后漢書·楊賜傳》:“今妾媵嬖人閹尹之徒,共專國朝,欺罔日月。”《舊唐書·崔寧傳》:“旰 家在 漢州,英乂 遷之 成都,通其妾媵。”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瑞云》:“入門,牽衣攬涕,不敢以伉儷自居,愿備妾媵以俟來者。”解釋:
(一)、古代諸侯貴族女子出嫁,以姪娣從嫁,稱媵。后因以“妾媵”泛指侍妾。
《列子·楊朱》:“﹝ 端木叔 ﹞行年六十,氣干將衰,棄其家事,都散其庫藏、珍寶、車服、妾媵。”《后漢書·楊賜傳》:“今妾媵嬖人閹尹之徒,共專國朝,欺罔日月。”《舊唐書·崔寧傳》:“ 旰 家在 漢州 , 英乂 遷之 成都 ,通其妾媵。”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瑞云》:“入門,牽衣攬涕,不敢以伉儷自居,愿備妾媵以俟來者。”
釋義:
古代諸侯貴族女子出嫁,以侄娣從嫁,稱媵。后因以“妾媵”泛指侍妾。
相關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