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四鎮
詞語 | 安西四鎮 |
---|---|
拼音 | ān xī sì zhèn |
字數 | 4字詞語 |
形式 | abcd式詞語 |
意思:
唐朝高宗顯慶年間在西域設置的龜(qiū)茲、疏勒、于闐和碎葉四鎮(軍鎮)。因四鎮隸屬于安西都護府,故名。解釋:
1.唐代設在西域的四個軍事重鎮。為龜茲﹑疏勒﹑于闐﹑焉耆(一作碎葉)。始設于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9年1月),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罷,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復。咸亨元年(公元670年)為吐蕃所陷,改碎葉為四鎮之一。長壽二年(公元693年),破吐蕃,復置龜茲疏勒﹑于闐﹑碎葉四鎮,開元七年(公元719年)棄碎葉城于西突厥十姓可汗,又改以焉耆為四鎮之一。安史亂后陷于吐蕃。
相關詞語:
安樂窩安安穩穩安邦定國安邦治國安不忘危安步當車安常處順安常守分安常守故安車蒲輪安堵樂業安堵如故安分守己安分知足安富恤貧安富尊榮安國寧家安魂定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