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服
詞語 | 冕服 |
---|---|
拼音 | miǎn fú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古代大夫以上的禮冠與服飾。凡吉禮皆戴冕,而服飾隨事而異。據《周禮·春官·司服》載:“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則袞冕;享先公饗射則鷩冕;祀四望山川則毳冕;祭社稷五祀則希冕;祭羣小祀則玄冕。”《書·太甲中》:“伊尹 以冕服,奉嗣王歸于 亳。”《國語·周語上》:“太宰以王命命冕服。”韋昭 注:“冕,大冠;服,鷩衣。”《宋史·輿服志四》:“冕服悉因祀大小神鬼,以為制度。”解釋:
(一)、古代大夫以上的禮冠與服飾。凡吉禮皆戴冕,而服飾隨事而異。據《周禮·春官·司服》載:“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則袞冕;享先公饗射則鷩冕;祀四望山川則毳冕;祭社稷五祀則希冕;祭羣小祀則玄冕。”《書·太甲中》:“ 伊尹 以冕服,奉嗣王歸于 亳 。”《國語·周語上》:“太宰以王命命冕服。” 韋昭 注:“冕,大冠;服,鷩衣。”《宋史·輿服志四》:“冕服悉因祀大小神鬼,以為制度。”
釋義:
冕服,是古代的一種禮服名稱。主要冕冠、玄衣、纁裳、白羅大帶、黃蔽膝、素紗中單、赤舄等構成。是古代帝王舉行重大儀式所穿戴的禮服。玄衣肩部織日、月、龍紋;背部織星辰、山紋;袖部織火、華蟲、宗彝紋。纁裳織藻、粉米、黼、黻紋各二。即所謂的“十二紋章” 紋樣。另外,還有中單、蔽膝。均織織藻、粉米、黼、黻紋。此外還有黃、白、赤、玄、縹、綠六彩大綬和小綬,玉鉤、玉佩,金鉤、玉環及赤色襪、舄。
造句:
1、事實上,不僅古代帝王在自己的冕服上所寄駐的思想、意志、情感一覽無余,而且一般官吏、百姓也無不如此。
2、正義曰,‘冕服采章’對‘被發左衽’則為有光華也。
相關詞語:
哀告賓服安生服業白龍魚服不服水土粗服亂頭從風而服返我初服服低做小服田力穡服服貼貼服牛乘馬負固不服弓調馬服冠冕堂皇侯服玉食胡服騎射華冠麗服黃冠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