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貨
詞語 | 行貨 |
---|---|
拼音 | háng huò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加工不精細的器具、服裝等商品。(二)、指通過正常途徑進出口和銷售的貨物:行貨手機。
解釋:
(一)、謂行賄。
《左傳·昭公二十三年》:“為 叔孫 故, 申豐 以貨如 晉 。 叔孫 曰:‘見我,吾告女所行貨。’”《魏書·裴飏傳》:“ 肅宗 初, 烱 ( 裴烱 )行貨於執事,乃封 城平縣 開國伯,食邑八百戶。” 明 何景明 《法行篇》:“援勢者為之沮,行貨者為之誘。”
(二)、販運貨物。
《孟子·梁惠王上》“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 宋 朱熹 集注:“行貨曰商,居貨曰賈。”《水滸傳》第十六回:“若依小人説時,并不要車子,把禮物都裝做十餘條擔子,只做客人的打扮行貨。”
(三)、商品;貨物。
《水滸傳》第三回:“﹝ 魯達 ﹞見這市井鬧熱,人煙輳集,車馬軿馳,一百二十行經商買賣諸物行貨都有。”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三折:“你倒省氣力,要混賴我的行貨。”
(四)、東西;家伙。
元 薛昂夫 《朝天曲》:“傳國爭符,傷身行貨。”《水滸傳》第三七回:“我這幾日沒道路,又賭輸了,沒一文,正在沙灘上悶坐,岸上一伙人趕著三頭行貨來我船里。” 老舍 《二馬》第四段二:“他向來知道 老馬 是個不行的行貨,凈等著 老馬 宣告歇業,他好把 馬 家鋪子吸收過來。”
(五)、次貨。
清 褚人穫 《堅瓠三集·老蛇皮》:“ 介甫 ( 王安石 )尋舉進士,以詩寄之曰:‘世人莫笑老蛇皮,已化龍鱗衣錦歸,傳語 進賢饒 八舅,如今行貨正當時。’”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釋諺·行貨》:“ 越 俗以貨之次者為行貨;其上者曰門貨。” 章炳麟 《新方言·釋言》:“行者,粗惡之義,今 吳 越 謂器物楛窳為行貨。”
釋義:
行貨是相對于水貨而言的。行貨指經過合法的報關手續等正規渠道進入國內市場的境外商品。行貨能在國內市場享受到售后服務及質量保證。
造句:
1、 一分行貨一分錢,一分價錢一分貨。民諺
2、 別說這種行貨哪里留得住我,到底是為什么分手你很清楚。
相關詞語:
按轡徐行按行自抑敗德辱行倍日并行便宜行事兵行詭道并行不悖步線行針霸道橫行百寶萬貨班功行賞半路修行倍道而行倍道兼行便宜施行不護細行不拘細行跛行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