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夫
詞語 | 火夫 |
---|---|
拼音 | huǒ fū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舊時指燒鍋爐的工人。(二)、舊時指軍隊、機關、學校的廚房中挑水、煮飯的人。也作伙夫。
解釋:
(一)、見“ 火夫 ”。
(二)、舊時稱從事救火的人。
元 劉君錫 《來生債》第一折:“街坊隣舍,火夫總甲,救火麻!”
(三)、 明 代 北京 官署掌燈的差役。
清 王崇簡 《談助》:“ 明 弘治 時,令五城各設火夫,遇百官夜飲歸,提燈傳送。”
(四)、廚房中挑水煮飯的人。
《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那場里辦場的委員以至書吏、衙役、廚子、火夫,都許買幾斤蠟燭。”
(五)、亦作“ 火伕 ”。舊時稱機器間或鍋爐房中燒鍋爐的工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八回:“此刻去搜水手、火夫的房呢,大約是恐怕走散了。” 鄒韜奮 《萍蹤寄語》四四:“在 英 的華僑,大多數在輪船上做水手或火夫。” 茅盾 《憶冼星海》:“﹝ 星海 ﹞做過飯店堂倌、咖啡館雜役,做過輪船上的鍋爐間的火伕。”
釋義:
①舊時指機器間或鍋爐房中燒鍋爐的工人。 ②舊時指軍隊、機關、學校的廚房中挑水、煮飯的人。也作伙夫。
造句:
1、鍋爐暖不暖直接取決于火夫的技術.
2、沒錢時,更是什么累活都干,幫人挑石磚、挖煤礦、當火夫,甚至還撿過破爛,當過乞丐。
相關詞語:
熬油費火抱薪救火婢作夫人不通水火把薪助火抱火厝薪抱火寢薪抱火臥薪鼻端出火鼻端生火鼻頭出火炳如觀火炳若觀火不避水火不避湯火不食煙火不亦善夫柴米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