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籠
詞語 | 蒸籠 |
---|---|
拼音 | zhēng ló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用竹篾、木片等制成的蒸食物用的器具。解釋:
(一)、用竹篾、木片等制成的蒸食物用的器具。
《紅樓夢》第三八回:“螃蟹不可多拿來,仍舊放在蒸籠里。”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大家趕緊些,還要上蒸籠呢。” 杜鵬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大伙都像蹲在蒸籠里,滿身汗水,喘不過氣。”
釋義:
蒸籠起源于漢代,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朵奇葩,其中竹蒸籠以原汁原味,蒸汽水不倒流,色香味俱全飲譽全球。作為一種古老的漢族手工藝品。竹蒸籠的種類主要分為青皮慈竹蒸籠和去青皮楠竹蒸籠,目前青皮慈竹蒸籠比較罕見,主要因為價格低廉,質量不好,80年代初期比較普遍。 去青皮的蒸籠材質多為楠竹制作,采用竹片綁接,因為材料堅硬且結實,比較厚所以都必須把楠竹祛除部分厚度,留下5-6毫米左右的竹篾作為主要材料。
造句:
1、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籠一樣,熱得使人喘不過氣來。
2、夏天,艷陽高照,沒有一絲風,蒸籠一般,悶得人透不過氣來。可是,田野里的荷花池卻開得生機勃勃,在池里,不但有并蒂的,還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紅蓮。魚兒在池里嬉戲著,你追我趕,真開心啊!
相關詞語:
哀梨蒸食池魚籠鳥風起云蒸豪取智籠虎變龍蒸檻花籠鶴九蒸三熯籠中之鳥籠絡人心籠鳥池魚籠鳥檻猿鳥入樊籠水晶燈籠上蒸下報天下為籠鐵獄銅籠霧涌云蒸霞蔚云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