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下
詞語 | 兩下 |
---|---|
拼音 | liǎng xià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1).雙方;兩方面。《穀梁傳·昭公八年》:“兩下相殺,不志乎《春秋》。” 唐 柳宗元 《駁復(fù)仇議》:“今若取此以斷兩下相殺,則合於禮矣。”《三國演義》第八回:“ 貂蟬 送酒與 布 ,兩下眉來眼去。” 吳組緗 《山洪》二:“有一次因為派捐, 三官 提出質(zhì)問,兩下發(fā)生爭執(zhí)。”(2).有屋脊房屋的前后兩檐。《禮記·檀弓上》“見若覆夏屋者矣” 唐 孔穎達(dá) 疏:“ 殷 人以來,始屋四阿, 夏 家之屋,唯兩下而已。”(3).指辦法或本領(lǐng)。如:你還真有兩下。參見“ 兩下子 ”。解釋:
(一)、雙方;兩方面。
《穀梁傳·昭公八年》:“兩下相殺,不志乎《春秋》。” 唐 柳宗元 《駁復(fù)仇議》:“今若取此以斷兩下相殺,則合於禮矣。”《三國演義》第八回:“ 貂蟬 送酒與 布 ,兩下眉來眼去。” 吳組緗 《山洪》二:“有一次因為派捐, 三官 提出質(zhì)問,兩下發(fā)生爭執(zhí)。”
(二)、有屋脊房屋的前后兩檐。
《禮記·檀弓上》“見若覆夏屋者矣” 唐 孔穎達(dá) 疏:“ 殷 人以來,始屋四阿, 夏 家之屋,唯兩下而已。”
(三)、指辦法或本領(lǐng)。如:你還真有兩下。參見“ 兩下子 ”。
釋義:
詞語·兩下【出處】:《谷梁傳·昭公八年》:“兩下相殺,不志乎《春秋》。” 唐 柳宗元 《駁復(fù)仇議》:“今若取此以斷兩下相殺,則合於禮矣。”【示例】:《三國演義》第八回:“ 貂蟬 送酒與 布 ,兩下眉來眼去。” 吳組緗 《山洪》二:“有一次因為派捐, 三官 提出質(zhì)問,兩下發(fā)生爭執(zhí)。”
造句:
1、 秋日的陽光和顏悅色,彌勒佛樣咪咪地笑,悄皮時眨兩下眼睛,將金光忽閃著拂過杜娟金桂花兒金錢橘果兒,便羞澀地躲藏到浮云背后,不由得讓你迷戀不舍那令人暈眩的一笑一瞥。
2、 有時可對孩子說,你認(rèn)為他們很有兩下子。
相關(guān)詞語:
下馬威安營下寨搬斤播兩半斤八兩筆下超生筆下生花兵臨城下不恥下問不上不下不相上下不在話下巴人下里百下百全百下百著半上半下半上落下包打天下并世無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