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子
詞語 | 巴子 |
---|---|
拼音 | bā zǐ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女陰--南方方言。(二)、男陰--北方方言,多用于兒童口語。
解釋:
(一)、指古 巴子國 。
宋 張先 《漁家傲·和程公辟贈別》詞:“ 巴子 城頭青草暮, 巴山 重疊相逢處。”
(二)、黏結塊狀的東西。
《西游記》第八六回:“只見那向陽處有幾個小妖,拿些人肉巴子,一塊塊理著曬哩。”
釋義:
巴子是一個簡略語,出自上海話,由“鄉巴佬”一詞口語化而來,本義為:鄉氣,老土的人,引申義為:素質低下、不識時務、蠻橫跋扈的人。
造句:
1、 人都說小方嘴巴子厲害,但我覺得他心口如一,是個爽快人。
2、 媽了個巴子,什么人嘛,也不***照照自己,跑到我面前來邀功討好,純粹沒事找抽型。
相關詞語:
碰釘子矮子看戲愛民如子矮子觀場巴高望上巴前算后巴三覽四巴山蜀水巴山夜雨巴頭探腦抱子弄孫不當人子不肖子孫巴巴急急巴巴劫劫巴巴結結巴高枝兒巴人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