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棁
詞語 | 節棁 |
---|---|
拼音 | jié zhuō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節和棁。節,屋柱上端頂住橫梁的方木;棁,梁上的短柱。解釋:
(一)、節和棁。節,屋柱上端頂住橫梁的方木;棁,梁上的短柱。
唐 柳宗元 《邕州柳中丞作馬退山茅亭記》:“冬十月,作新亭于 馬退山 之陽,因高丘之阻以面勢,無欂櫨節棁之華也。”集注:“節者,栭也,刻鏤為山;棁者,樑上楹,畫為藻文。” 清 朱之瑜 《<十宮圖>序》:“金釭玉帶,翡翠文犀;節棁縣楣,空青祖琭。”
釋義:
節棁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節和棁。節,屋柱上端頂住橫梁的方木;棁,梁上的短柱。出自唐,柳宗元 《邕州柳中丞作馬退山茅亭記》。
相關詞語:
不拘小節白首一節柏舟之節卑躬屈節秉節持重別生枝節不拘細節不修小節錯節盤根大節不奪蹈節死義砥節奉公砥礪風節砥節厲行砥節勵行砥節礪行砥礪名節東撙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