籬笆
詞語 | 籬笆 |
---|---|
拼音 | lí ba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房屋、場地等的圍欄設施。一般用竹子、葦子、秫秸、荊條、樹枝等編扎而成。解釋:
(一)、用竹、葦或樹枝等編成,可作為障隔的柵欄。
宋 劉克莊 《歲晚書事》詩之一:“荒苔野蔓上籬笆,客至多疑不在家。” 元 繆鑒 《詠鶴》:“青山修竹矮籬笆,髣髴林泉隱者家。” 清 陳維崧 《浣溪沙·偶憩清和庵即事》詞:“壘石緣流一逕斜,寺門幽似野人家。西風黃葉響籬笆。” 艾青 《獻給鄉(xiāng)村的詩》:“外面圍著石砌的圍墻或竹編的籬笆,墻上和籬笆上爬滿了蔦蘿和紡車花。”
釋義:
籬笆又叫柵欄、護欄,用來保護院子的一種設施,一般都是由木頭,棍子,竹子,蘆葦、灌木或者石頭構成,常見于我國北方農(nóng)村以及歐美等地廣人稀的國家,用于保護院子。
相關詞語:
傍人籬壁傍人籬落寄人籬下進退觸籬依人籬下羊觸藩籬竹籬茅舍籬牢犬不入羊撞籬笆移東籬,掩西障關籥蕃籬籬壁間物聽籬察壁蕃籬之鷃笆筐籬菊籬門笤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