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帚
詞語 | 掃帚 |
---|---|
拼音 | sào zhou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除去塵土、垃圾等的用具,多用竹枝扎成,比笤帚大。解釋:
(一)、除去塵土、垃圾等的用具。
《南齊書·劉休傳》:“令 休 於宅后開小店,使 王氏 親賣掃箒皂莢以辱之。”《隋書·五行志上》:“金作掃帚玉作把,浄掃殿屋迎西家。”《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六回:“猛抬頭看見他檐下掛著一把破掃帚。” 趙樹理 《三里灣·奇怪的筆記》:“她給家里做過什么活……在院里沒有動過掃帚!”
(二)、蔾科植物地膚的別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地膚》:“地葵、地麥、落帚、獨帚、王蔧、王帚、掃帚……莖可為帚,故有帚、蔧諸名。”
釋義:
掃帚是掃地除塵的工具,多用竹枝扎成,比笤帚大,源于中國。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有個叫少康的人,一次偶然看見一只受傷的野雞拖著身子向前爬,爬過之處的灰塵少了許多。他想,這一定是雞毛的作用,于是抓來幾只野雞拔下毛來制成了第一把掃帚。這亦是雞毛撣子的由來。由于使用的雞毛太軟,同時又不耐磨損,少康即換上竹條、草等為原料,把撣子改制成了耐用的掃帚。另也指蔾科植物地膚的別名。
相關詞語:
筆掃千軍閉關卻掃閉門卻掃敝帚千金敝帚自珍閉門掃軌閉門掃跡敝帚自享弊帚千金弊帚自珍杜門卻掃淡掃蛾眉焚香掃地風驅電掃風行電掃刮野掃地橫掃千軍箕帚之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