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削
詞語 | 剝削 |
---|---|
拼音 | bō xuē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無償地占有別人的勞動或產品,主要是憑借生產資料的私人所有權來進行的。解釋:
(一)、切割刮削。
《詩·小雅·信南山》“是剝是菹” 漢 鄭玄 注:“天子剝削淹漬以為菹。”《朱子語類》卷七一:“謂小人自剝削其戟柄,僅留其鐵而已,果何所用?”
(二)、搜刮民財。
《北史·恩幸傳·劉騰》:“山澤之饒,所在固護,剝削六鎮,交通底市,歲入利息以巨萬計。” 唐 魏徵 《為李密檄滎陽守郇王慶文》:“剝削黔黎,涂毒天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隨你去剝削小民,貪污無恥,只要有使用,有人情,便是萬年無事的。”《儒林外史》第四六回:“ 厲太尊 因貴縣當鋪戥子太重,剝削小民,所以託弟下來查一查。”
(三)、罷免,革除。
元 鄭廷玉 《金鳳釵》第一折:“免了我死,納下笏靴襴袍,剝削了官為民了。”
(四)、猶逼迫。
《天雨花》第二九回:“接到家中觀榜樣,示威于我太兇心!無端把我來剝削,分明陪上法場門!”
(五)、謂無償占有他人勞動和勞動成果。
茅盾 《春蠶》二:“去年秋收固然還好,可是地主、債主、正稅、雜捐,一層一層剝削來,早就完了。” 歐陽山 《柳暗花明》八七:“地主們、資本家們都是剝削咱們的。”
釋義:
剝削是一些人或集團憑借他們對財富的占有或壟斷,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強制性地剝奪那些沒有或者缺少財產的社會成員或社會群體的勞動成果和個人財產,也就是富人侵吞窮人的財產。剝削是人類貪欲的產物。社會上人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是剝削產生的物質前提條件,社會分工的發展和財產私有的產生以及社會階層分化是剝削產生的現實基礎。所謂的財產則指的是:“人們從事物質資料生產所必需的一切物質條件,即財產資料和占有對象的總和。 又稱生產手段 。包括土地 、機器、設備、廠房、工具、燃料、原材料、輔助材料等。”
相關詞語:
剝床及膚剝膚之痛筆削褒貶剝膚及髓剝膚椎髓剝極必復剝極將復剝極則復剝繭抽絲剝皮抽筋抽絲剝繭抽筋剝皮椎膚剝髓椎膚剝體蜂腰削背互剝痛瘡活剝生吞魯斤燕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