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剔
詞語 | 挑剔 |
---|---|
拼音 | tiāo ti,tiāo tī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 tiāo ti ]
tiāo tī的又音。義同“挑剔tiāo tī”。[ tiāo tī ]
〈動〉過分嚴格地在細節上找毛病。解釋:
(一)、撥動;撥弄。
唐 姚合 《天竺寺殿前立石》詩:“苔黏月眼風挑剔,塵結云頭雨磕敲。” 元 薩都剌 《燈草》詩:“但勤挑剔不憚勞,萬炬金蓮紅藥院。” 沙汀 《龔老法團》:“他照例抽來一根香簽,挑剔著煙哨里的煙糞。” 魯迅 《彷徨·孤獨者》:“那地方的幾個紳士所辦的《學理周報》上,竟開始攻擊我了,自然是決不指名的,但措辭很巧妙,使人一見就覺得我是在挑剔學潮。”
(二)、過分指摘細微差錯。
明 朱國楨 《高先生墓志銘》:“有冷語挑剔者,余等皆偁疾不出。”《官場現形記》第三五回:“現在開了這個大門,以后盡多盡用,部里頭還能再來挑剔我們嗎?” 何為 《第二次考試》:“這些考試委員和旁聽者在評選時幾乎都帶著苛刻的挑剔神氣。”
(三)、指點。
《朱子語類》卷七八:“某嘗欲作《書》説,竟不曾成,如制度之屬,祗以疏文為本,若其他未穩處,更與挑剔,令分明,便得。”《五燈會元·黃山輪禪師法嗣·郢州桐泉禪師》:“‘請師挑剔。’師曰:‘攂鼓轉船頭,棹穿波里月。’”《景德傳燈錄·郢州桐泉山和尚》作“挑揥”。
(四)、書法中由下而上的一種筆劃。
宋 姜夔 《續書譜·真》:“挑剔者,字之步履,欲其沉實。 晉 人挑剔,或帶斜拂,或橫引向外,至 顏 柳 始正鋒為之。”
釋義:
挑剔,主要有三個意思,過分嚴格地在細節上挑選 ;撥弄剔除;指點闡明。
相關詞語:
百里挑一不挑之祖刳脂剔膏撩蜂剔蝎玲瓏剔透柳眉剔豎目挑心招目挑眉語目挑心悅爬羅剔抉杷羅剔抉爬梳剔抉爬梳洗剔琴挑文君搜根剔齒挑肥揀瘦挑毛揀刺挑三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