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符
詞語 | 陰符 |
---|---|
拼音 | yīn fú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古兵書名。(二)、泛指兵書。
解釋:
(一)、古兵書名。
《戰(zhàn)國(guó)策·秦策一》:“﹝ 蘇秦 ﹞乃夜發(fā)書,陳篋數(shù)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
(二)、泛指兵書。
唐 杜甫 《哭臺(tái)州鄭司戶蘇少監(jiān)》詩:“從容詢舊學(xué),慘淡閟《陰符》。” 明 張以寧 《過辛稼軒神道》詩:“歲晚《陰符》仙蠹化,夜寒雄劍老龍吟。” 清 吳偉業(yè) 《送杜公弢武歸浦口》詩:“牀頭真訣幸猶在,肘后《陰符》復(fù)何有。”
釋義:
《太公陰謀》是西周的姜尚(姜太公)所著,為中國(guó)古代漢民族先秦時(shí)期著名的黃老道家典籍《太公》的謀略部分。與《太公金匱》、《太公兵法》合稱《太公》。西漢國(guó)家藏書目錄《漢書·藝文志》道家類曾有著錄曰:“《太公》237篇,《謀》81篇,《言》71篇,《兵》85篇。”班固注“呂望為周師尚父,本有道者。”清沈欽韓說:《謀》者即太公之《陰謀》,《言》者即太公之《金匱》,《兵》者即《太公兵法》。《太公》一書多佚,僅存《六韜》傳世,即《太公兵法》。(案,《陰符》謂陰符之謀。《戰(zhàn)國(guó)策》“蘇秦得《太公陰符》之謀”,《史記》作“周書《陰符》”,蓋即《漢志》之《太公謀》八十一篇矣。云“周書”者,周時(shí)史官紀(jì)述,猶《六韜》稱周史。諸引周書《陰符》,或但稱“周書”,驗(yàn)知非《逸周書》。錄附太公之末,與《六韜》、《陰謀》、《金匱》互出入,不嫌復(fù)見也。)
相關(guān)詞語:
不陰不陽表里相符寸陰尺璧寸陰若歲寸陰是惜尺壁寸陰尺籍伍符尺竹伍符顛倒陰陽鼎玉龜符遁陰匿景焚符破璽光陰荏苒光陰似箭貴陰賤璧光陰如箭畫符念咒柳下借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