傖儜
詞語 | 傖儜 |
---|---|
拼音 | chen ní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雜亂貌。(二)、粗野貌;粗惡貌。
解釋:
(一)、雜亂貌。
唐 劉禹錫 《<竹枝詞>序》:“歲正月,余來 建平 ,里中兒聯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卒章激訐如 吳 聲,雖傖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轉,有 淇 、 澳 之艷。”
(二)、粗野貌;粗惡貌。
唐 劉禹錫 《祭興元李司空文》:“夷風傖儜,獷俗悍害。” 宋 蘇軾 《閻立本職貢圖》詩:“音容傖獰服奇厖,橫絶嶺海逾濤瀧。”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跳神》:“時嚴妝,騎假虎假馬,執長兵,舞榻上,名曰‘跳虎神’。馬、虎勢作威怒,尸者聲傖儜。”
釋義:
1.亦作"傖■"。 2.雜亂貌。 3.粗野貌;粗惡貌。
相關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