緇黃
詞語 | 緇黃 |
---|---|
拼音 | zī huá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指僧道。僧人緇服,道士黃冠,故稱。解釋:
(一)、指僧道。僧人緇服,道士黃冠,故稱。
唐 獨孤及 《謝勅書兼賜冬衣表》:“緇黃載躍,斑白相歡。” 宋 洪邁 《夷堅丙志·程佛子》:“每歲必以正月十六日,設齋飯緇黃,名曰龍會齋。” 明 李東陽 《西山雜詩》之四:“山中歲月空寒暑,世外緇黃亦化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李生》:“游食緇黃,往來寄宿,輒與傾談,供給不厭。”
釋義:
1.指僧道。僧人緇服,道士黃冠,故稱。
相關詞語:
白旄黃鉞半青半黃抱恨黃泉碧落黃泉白草黃云白叟黃童不磷不緇蒼黃翻復橙黃橘綠初寫黃庭翠竹黃花蒼黃翻覆蒼黃反復橙黃桔綠抽黃對白蝶粉蜂黃淡飯黃齏戴玄履黃